2023年4月19日下午,学校教学发展处和教师发展处联合举办了“教学改革行动”活动,邀请了来自名校的教师与专家来校上示范课并作讲座,给太高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教学新体验。
来自江苏省天一中学的穆军老师切中语文教学发展方向,抓住思维的力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逻辑与科学盛宴。在对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一文的解读中,将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式贯穿其中,充分调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穆军老师在随后的微讲座《理性的价值——欣赏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的美感》中向老师们介绍了理性作品的学习方法及价值,并展示了天一中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发了老师们对阅读教学范式的热烈探讨并进行深入学习。赵宪宇院长对示范课予以高度评价,从新高考、新教材的发展方向出发,为我们之后的语文教学改革方向做出指导。


无锡市第一中学孙桂梅老师的 “随机抽样”展示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据与信息向学生渗透统计学的思想,通过实例带领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做相应的统计推断进而认识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一过程无疑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紧接着,孙老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大单元背景下单元起始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新课程对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大单元教学的落实与教学设计以及思考与总结。
最后,蔡旭林副校长、丁强老师、翟洪亮特级教师分别作了题为 《“双新”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谈一节省二轮复习研讨课的磨课历程》、《从教学设计谈论文写作》的微讲座。



来自省锡中的张明子老师将G(goal)P(problem)S(solution)T(theme)方法融入到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中,尝试探索解读文本的新模式,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理解文本并生成合理情节。张老师由浅入深、启发性强、生动丰富的一节课给同学和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随后的题为《读后续写情节逻辑的有效构建》的微讲座中,张明子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积极的审题意识、锻炼学生主动阅读的思维、强化学生主动修改的习惯及给予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心等四个层面和老师们分享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部分教师的学习心得:
语文组葛华悦老师:
帕斯卡尔提到“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思维的建构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高考课程的改革,语文考察的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考知识到考能力到考思维,教学目标也从“双基”到“三维”到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从单篇教学到任务群到整本阅读,教学正日渐趋向于陶行知所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思维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又将何去何从?语文教学的改革又当如何进行?
穆军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抓住理性的力量,在语文阅读中获得逻辑与科学思维。在对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一文的解读中,穆老师带领同学们层层解读,从学生的基础问题入手,渐入文本,将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式贯穿其中,提出了“深文浅读”的阅读方法,在有明显阅读障碍的科学类文本教学的课堂中,摒弃了高深莫测的解读、繁琐浮夸的活动,转而切入生活,切入方法和分层理解的文本主动阅读中。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在不感兴趣的科学性文章中找到了探索和思考的乐趣,构建了理性阅读的桥梁。随后,在微讲座中,穆老师介绍了理性作品的学习方法及价值,并展示了天一高中的阅读教学方式,也让我们意识到目前教学上的不足。
语文课程从“国文”到“国语”再到“语文”,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之美和艺术欣赏,在此基础之上,也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术社科类论著就能在此基础上弥补单篇教学和纯文学类文章教学的不足,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使语言更加简洁凝练;在梳理各观点之间的联系时形成学生的理性思维链条;也让同学们在阅读相关作品时亲历和审视知识生产的原理。因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当前的新课改范式下,都不能忽视社科类著作的学习与阅读,在《乌合之众》中学习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在《美的历程》里梳理中国艺术发展史;在《人生的智慧》中感受叔本华的人生话题……这将为同学们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当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学情解决“阅读难”得的问题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方面是高压之下时间的不足,一方面是学生面对此类文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不高,因而我们在引导学生正向阅读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任务的设置和活动的安排,通过阅读课、读书交流会、读书任务卡等相关环节的设计,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到理性交流的快乐,从而推动相关阅读进程。
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建构,而语文应当重拾思维的火花,感受理性的光辉,在思想的碰撞中生成新生力量。
数学组李慧敏老师:
2023年4月19日下午13:00至16:00于太湖高级中学举行“中学教学改革”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了无锡市第一中学的教师与专家来校上示范课并作讲座,大家受益匪浅。具体活动流程及活动感想如下:
一开始,全体教师认真聆听了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孙桂梅教师的一节示范课“随机抽样”,本节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据与信息向学生渗透统计学的思想,通过实例带领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做相应的统计推断进而认识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一过程无疑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同时孙老师还设计一系列问题串一步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产生疑惑、自我猜想、解答疑惑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反观整节课,与当下灌输式教学不同的是,孙老师每一个知识点都会选取实际生活的例子,同时还制作了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操作现场生成数学,这与新课标推崇的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不谋而合。
紧接着,孙老师便给大家做了关于“大单元背景下单元起始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新课程对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大单元教学的落实与教学设计以及思考与总结。对于大单元教学,孙老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展开说明,通过使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熟悉统计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同时结合初中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在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切实体会到“随机”的意义;讨论合作活动也能增强同学们的沟通合作能力;问题串的思维活动引领思维层层深入,调动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结,通过活动以及问题促进了知识向能力和素养的迁移。
最后,由本校的三位教师做了讲座;分别是:蔡校长的“双新”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丁强教师的“谈一节省二轮复习研讨课的磨课历程”以及翟洪亮特级教师的“从教学设计谈论文写作”。每一个讲座都令人收获颇丰,蔡校长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讲起,分成四个方面: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必要性以及主要途径,让人深刻体会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翟老师的论文写作指导更是让人记忆深刻,具体围绕教学论文写什么以及教学论文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展开叙述,通过认真学习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上得了好课,也要写得了好文章,这样不仅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还能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
英语组张恬曦老师:
这节“初探读后续写”让我受益匪浅。一整节课都沉浸在张老师为学生创建的语境之中,通过让学生模拟与教师、命题者、判卷人的对话,诙谐轻松、深入浅出地创设了一节不囿于常规的、独特创新的读写课。具体来讲,张老师的这节读写课从传统写作课的PWP模式中脱离出来,通过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卸下了对“读后续写”的畏难情绪,转而更加清晰地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如何从无到有地完成一篇读后续写文章”,“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从内容来讲,张老师的整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审题意识,锻炼学生主动阅读的思维,并且不断给予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自信。这些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非常宝贵的。
除此之外,对于一名没有高二读后续写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而言,张老师也言传身教地教授了一些实用的教学工具,比如GPST strategy,让学生主动建立individual language database等等。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化为己用。